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47课:留下“一文亭”故事的施世纶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0-12-28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能让老百姓自发每人捐一文而建起一文亭来纪念和感恩的地方官,可见深受万民的爱戴之深了,施世纶为人刚正、不畏威胁,曾洗清无数冤狱,居官而不取一文,“一文亭”把他的廉洁故事流传,应值得当今干部仰慕、钦佩和学习。

在中国古代根据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断案故事传说而记载成书的有写包拯的《包公案》、写狄仁杰的《狄公案》,还有一部是《施公案》,《施公案》的主角也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一文亭的主角施世纶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 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他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的次子。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到富庶的扬州任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施世纶为官几十载,始终廉己恤民,刚正不阿,身体力行,勤于政事,深受民众爱戴,曾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施世纶升任江宁知府,管辖上元、江宁等八个县。他到任后,立即革除旧规,严惩贪吏,民众安居乐业。就在这时,他的父亲施琅病故,按礼制他必须离职三年,回家丁忧守孝。他临行之日,数万民众伏道挽留,舍不得他离去。他自然无法允请,于是民众就每人自捐一文钱,在府衙门前建亭以示怀念,取名“一文亭”。捐钱的民众说:“施大人为民父母,却不滥取民一文,我等自捐一文建一文亭,就是永远记住这个一文不取的清官啊!”这个故事在《清史稿·施世纶传》中有所记载。

施世纶晚年曾任江苏漕运总督,这个职位在一些贪官看来是个肥缺,他的几个前任岁入白银都在百万两以上。施世纶不但分文不取,仅靠薪俸度日,而且身体力行,深入漕运基层,整肃漕运中的敲诈克扣、藏货纳赃、中饱私囊等痼疾,使漕政风气焕然一新。康熙帝闻知后,感叹说:“施世纶真乃天下第一清官也!”

有一年,施世纶奉命去陕西协助陕甘总督鄂海督办军饷,时逢陕西大旱,饥荒严重。在督办军饷时,他发现鄂海和西安、凤翔两地知府借灾情大肆贪污,导致当地粮食储备空虚,于是立即具疏参劾。鄂海得知施世纶的儿子在任知府,归自己管辖的消息后,便以此要挟,暗示施世纶若参劾,即要他儿子的性命。施世纶坦然一笑,厉声斥责说:“我从做官那天起,连自己的命都不看在眼里,还怕你谋害我儿子吗?”他坚持上疏,鄂海等人后来受到了惩办。

由于长期劳累,施世纶早已病患缠身,康熙六十一年四月,他向朝廷辞官,但被康熙挽留。同年五月,施世纶卒于淮安任上,终年64岁。遗疏请求随父施琅葬在福建,康熙帝允许了他的遗嘱,下旨奖赏他的清廉,并予以厚葬。